旅遊線路分類

鷹潭龍虎山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225元(僅供參考)。1.2-1.5米兒童,全日制在校學生,60-69周歲長者憑證預訂。憑證購買全程優惠票(贈送觀光車 225元(僅供參考)。1.2-1.5米兒童,全日制在校學生,60-69周歲長者憑證預訂。憑證購買全程優惠票(贈送觀光車50元(仅供参考)/人):150元(仅供参考)/人,龙虎山游览门票(赠送观光车50元(仅供参考)/人):75元(仅供参考)/人,龙虎山竹筏漂流(或仙水岩游船):75元(仅供参考)/人。
景點地址: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大道1號
交通信息: 去鷹潭火車站西側的長途汽車站乘車。乘坐開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車,運營時間:5:30—17:30,15分鍾一班,票 去鷹潭火車站西側的長途汽車站乘車。乘坐開往仙水岩方向的班車,運營時間:5:30—17:30,15分鍾一班,票价5元,半小时可达。
鷹潭龍虎山简介:
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裏處,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亦稱第一代天師)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爲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裏承襲了63代,曆1900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張(張天師)之稱。曆來被尊稱爲“道教祖庭”、“百神授職之所”的大上清宮,始建于東漢,爲祖天師張道陵修道之所。龍虎山建有91座道宮,81座道觀,50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這些宮、觀、院多已不存,但規模宏大的上清宮部分建築和曆代天師起居之所的“嗣漢天師府”至今尚存。
龍虎山爲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承先啓後、繼往開來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響。龍虎山原名雲錦山,乃獨秀江南的秀水靈山。此地群峰綿延數十裏,爲象山(應天山)一支脈西行所致。傳喻九十九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似虎踞,龍虎爭雄,勢不相讓;上清溪自東遠途飄入,依山緩行,繞山轉峰,似小憩,似戀景,過灘呈白,遇潭現綠,或輕聲雅語,或靜心沈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盡取水之至柔,繞山轉峰之溪水,遍納九十九龍之陽剛,山丹水綠,靈性十足。不久,靈山秀水被神靈相中,即差兩仙鶴導引張道陵攜弟子出入于山,煉丹修道。山神知覺,龍虎現身,取代雲錦。自後,龍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譽爲道教第一仙境。
張道陵于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曆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們均得到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上清宮和嗣漢天師府得到曆代王朝無數次的賜銀,進行了無數次的擴建和維修,宮府的建築面積、規模、布局、數量、規格創道教建築史之最。龍虎山在鼎盛時期,建有道觀80余座,道院36座,道宮數個,是名副其實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國。
此外,龙虎山景区应天山象山书院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顿悟心学” 派的发源地;金龙峰马祖岩是禅宗史上贡献最大的禅师之一马祖道早期参禅悟道的场所;仙水岩的崖墓群是中国葬俗史上的奇观;“仙女现花”为道教第一绝景、世界第一绝景,等等。《龙虎山志·艺文》载:“龙虎山历魏、晋、唐、宋,代有褒崇,若山川之胜,宫宇之丽,人物之繁,仙迹之异,道行之神,爵望之显。代之慕拟歆艳者,或美之于诗文,垂之金石,传递一千余载。”龙虎山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遗产,和它在中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对中国道教发展所作的贡献,被人公认为“道教名山”,在江西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重在加强对道教文化内涵方面的发掘建设,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况,领略道教祖庭的威严的“瞰道教全貌” 的“身”游线路;推出了以领会道教崇尚“无为、自然”核心思想的 “览道教仙境”的“心”游线路;还推出了以探考张道陵创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游线路,完善各项设施,采取多种措施,使“百神受职之所”、“洞天福地”的龙虎山抖落尘埃,紫气升腾,纳迎四方宾客,替天行道,禳灾降魔,造福于民,被旅游界誉为“道教朝圣游和第一游”。
中國大多數的丹霞地貌由于地形高差相對較大,故以雄奇險峻爲特色。而龍虎山屬于發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山塊離散,呈峰林狀,地形高差相對較小,最大只有240米左右,因此總體顯得秀美多姿。龍虎山丹霞地貌類型也較爲多樣,集中分布在龍虎山和仙水岩景區約4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景區內又有泸溪河流過,將兩岸的丹崖地貌景觀串聯一體,也有碧水丹崖的特點。
景點數據來自 鷹潭龍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