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線路分類

重慶磁器口古鎮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免費(寶輪寺2元(僅供參考))
景點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
交通信息: 磁器口古鎮距沙坪壩3公裏,乘坐出租車車費爲5元;乘中巴車和220路公交車十分鍾可到達古鎮,車費1元。北碚方 磁器口古鎮距沙坪壩3公裏,乘坐出租車車費爲5元;乘中巴車和220路公交車十分鍾可到達古鎮,車費1元。北碚方向游客,可在童家桥下车从金蓉门进入古镇。江北、南岸、九龙坡、渝中区到沙坪坝交通极为方便,乘坐大巴、中巴、出租车均可。
重慶磁器口古鎮简介:
千年古镇,重庆缩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辖区1.8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因明朝建文帝朱允?杀苣言?隐修于镇上寶輪寺,故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美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磁器口“三多”
古鎮磁器口,從老人們的敘談中得知,古鎮昔有“三多”:廟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館多。
廟宇多
在磁器口,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宮十八廟”之說,寶輪寺、雲頂寺、複元寺、文昌宮……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發現殘牆斷垣,向居民打聽,准會得到這樣的答複:“這裏原來是個廟子。”昔日,在這裏香會、廟會、花會,以及正月龍燈、清明風筝、端午龍舟、七月河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等,一年到頭從不間斷。在老百姓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初一十五廟門開,燒香拜佛請進來。”現在得以保存下來且較完好的只有“寶輪寺”,“寶輪寺”建于唐初,大雄寶殿正梁上刻有“尉遲恭建修”字樣。寺地範圍較大,由大雄寶殿,至馬鞍山,一直到童家橋,都是寶輪寺範圍,到處都修建有神殿廟宇,氣勢恢弘。有僧侶300多人,香火旺盛。此寺毀于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川時,把廟宇幾乎燒盡,僅存大雄寶殿。後經培修川主殿、觀音閣、天王殿及禅房。大雄寶殿的殿柱是約兩人合抱的馬桑樹,其余殿宇的柱子直徑不過一尺大小。而大雄寶殿的建築內外結構未用一顆鐵釘,且是全木結構。殿中兩樁刻有盤龍抱柱,栩栩如生。最奇的是兩柱基石,一柱凸出地面尺許,一柱凹下幾寸,但兩柱平衡,曆時千年之久,全殿無歪斜之影,真可謂天工巧匠,堪稱一絕。大雄寶殿佛爺座像前一井,可通嘉陵江河邊的“九石缸”,曾有人以鴨投入井內,事後在“九石缸”發現。此井在平時用石鼓蓋上的。最使這千年古鎮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來過磁器口古鎮,不少已成爲老人們回憶的佳話。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發爲僧來重慶,隱避于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禅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爲“龍隱鎮”。龍隱鎮方圓三十余華裏,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爲界。
名人足迹多
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到磁器口,開辦了煉鋼廠、機修廠,成爲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
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裏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了解民情與社會。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小學。磁器口鳳凰山作爲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恺、宗白華等衆多的全國知名的美術家及美學家。《紅岩》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迹。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鬥房子裏,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茶館多
在古鎮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館。昔日在這千年古鎮,隨處可見茶館。當年的水手、袍哥大爺、閑雜人等都喜愛出入此間,茶館成了龍蛇混雜之地。在陪都期間,這一個小鎮茶館達100多個。其特色是“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座無虛席。賣報的報童:‘賣報,賣報”的喊聲不絕于耳。姑娘和大嫂們:“賣瓜子,南瓜子,葵瓜子,賣花生,磁器口的鹽花生!”叫賣聲清脆響亮。特別是晚上能在茶館登台說書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們稱之爲“品仙台”,都是挂牌說書,看誰有絕技高招,誰能爭取更多的茶客,誰就能得到“紅包”。哪一位說書人講得好、茶館的生意必定會更加興隆、老板自然高興,說書人得的紅包就越厚實。直到如今,茶館仍是磁器口一景,百來米長的老街便有13家茶館,家家茶客滿座,古風猶存。
磁器口景點
翰林院
翰林舊居“一門三舉子,五裏兩翰林”,磁器口翰林院原爲鯉魚石學舍,清末又孫氏以價在此辦學授課。其後人在此讀書,考中三個舉人。另又學生黃鍾音、段大章中進士等,授翰林院編修。因此,磁器口的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向往之地。房屋現保存中院,內庭有小拜月台,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的地方。
巴渝民居館
展館濃縮古鎮建築的精髓,穿越時空的阻隔,走進追憶的長廊,感受木、石、磚的建構,圍合的空間,甯靜的院落。锺家院鍾家大院是慈禧太後管家鍾雲亭所建,距今有120年曆史。該院子兼具北方四合院與南方四合院的特色。
寶輪寺
寶輪寺明朝建文帝避难时曾在此隐居,故寶輪寺又名龙隐寺,磁器口旧称龙隐镇,现存寺内“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汤金大字,是我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该殿为明代建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整个大殿金碧辉煌,没有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多年来,寶輪寺暮鼓晨钟,香火不断,每逢春节庙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这里烧几柱香,许个心愿,保全家平安。
文昌宮
文昌宮磁器口辖区是九宫十八庙的圣地。香火最旺的庙子数寶輪寺,道观中最热闹的就是文昌宮。磁器口民谣:歌乐灵音寺,龙隐凤凰台,渠涪文昌水,石马桂花香。
深水井
深水井是古镇保存完好的明代古迹之一,相传明建文帝辗转流落到磁器口时,为躲避官府追捕,曾于枯井中藏身,饥渴难耐之时,井中突生甘泉,饮后饥渴顿消,脱险后到磁器口的寶輪寺出家隐居。故乡人们称其为“生水井”、“僧水井”。后误为“深水井”,世代相沿流传至今。
寶善寺
寶善寺的大门不在道观轴线正中,而偏向东南,面向嘉陵江,暗合道家水火相克之意。民国时期辟为嘉陵小学丁肇中在此读了3年小学。宝善宫内可参观陶瓷博物馆,了解制陶全过程,还可以参观丁肇中纪念室。
少婦尿童
少婦尿童塑像,童子JJ不断有自来水流出。相传明建文帝朱允文避难来磁器口寶輪寺时,仙人托梦让他童子尿治好了他的病。
汪逆跪像
汪逆跪像爲紀念抗戰陣亡的將士而塑的大賣國賊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的跪像。
景點數據來自 重慶磁器口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