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線路分類

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





- 1
- 2
- 3
- 4
- 5
門票信息: 免費開放。門票免費,必須事先網上預約:http://www.sxly.cn/index.aspx。觀光車A線35元(僅供參考),B線1 免費開放。門票免費,必須事先網上預約:http://www.sxly.cn/index.aspx。觀光車A線35元(僅供參考),B線18元(仅供参考)。 欣欣价-三峡大坝自驾游导游服务:150元起(仅供参考)
景點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壩區
交通信息: 自驾路线: 三峡专用公路(武汉方向直接由汉宜高速公路进入、宜昌城区由夜明珠或开发区进入)—三峡大坝旅 自驾路线: 三峡专用公路(武汉方向直接由汉宜高速公路进入、宜昌城区由夜明珠或开发区进入)—三峡大坝旅游区三角地接待站—行驶约30公里前往三峡景区。 公交路线: 1.乘3路、4路、9路、21路、100路公交车到东山大道80号的大三峡国际旅行社门口,换乘旅游专线巴士,即可直达景区。 2.乘4路、10路、21路、100路、101路公交车在夜明珠转盘下车,换乘坝区8路公交车到六闸首游客接待中心下车,换乘景区循环巴士游览大坝风光。
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简介:
三峽大壩旅遊區占12.8平方公裏,目前對遊客開放的有三個觀景點:壇子嶺、185平台、截流紀念園。登上5A級旅遊景區壇子嶺觀景點你能鳥瞰三峽工程全貌,體會毛主席詩句“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豪邁情懷;站在185平台上向下俯看,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與自豪;走進近壩觀景點,你能零距離感受雄偉壯麗的大壩;登上壩頂你能直面雷霆萬鈞的泄洪景觀;來到截流紀念園欣賞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仿佛置身于“山水相連,天人合一”的人間美景.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裏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曆史的長河中閃耀著奇光異彩;這裏,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範成大、歐陽修、蘇轼、陸遊等詩聖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裏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迹,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裏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壇子嶺景點:是三峽壩區最早開放的景區,于1997年正式開始接待中外遊人,因其頂端觀景台形似一個倒扣的壇子而得名,該景區所在地爲大壩建設勘測點,海拔262.48米,是觀賞三峽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不僅僅能欣賞到三峽大壩的雄渾壯偉,還能觀看壁立千仞的“長江第四峽”雙向五級船閘。整個園區以高度的遞增從上至下分爲三層,主要由模型展示廳、萬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峽壩址基石、銀版天書及壇子嶺觀景台等景觀,還有壯觀的噴泉、秀美的瀑布、蜿蜒的溪水、翠綠的草坪貫穿其間,放眼望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仿佛置身于美妙的樂園。185觀景點:185觀景點位于三峽大壩壩頂公路的左岸端口處,因與三峽壩頂齊高,同爲海拔185米而得名。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臨壩頂,可以近距離感受大壩雄姿,同時領略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
截流紀念園:這裏曾是“心連心”藝術團演出過的地方。如今,在規劃者的精心打造下,曾經荒蕪一片的地方已經煥然一新,成爲了截流紀念園的觀景門戶。背倚青山,面朝大壩,在領略三峽自然風光的同時,還可以享受到巍巍大壩的雄偉壯闊,及大壩泄洪時的蕩氣回腸,使這裏成爲了與三峽大壩全景留念的絕佳場所。黃陵廟是我國原始農耕文化重要內容---黃牛崇拜的寶貴遺存;是我國漢代以前即有的祭祀“山川神主”、“江神”大禹的重要處所;是自古以來記載川江水患及治水的立體通史;是1000多年來騷人墨客吟寫三峽的詩文寶庫;是萬裏長江沿岸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落,其主殿禹王殿堪稱明代中、後期我國建築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世界十五大人造奇迹之一三峽大壩的高峽平湖風景區座落在三峽大壩庫區第一鎮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與三峽大壩北岸壇子嶺相連,由三峽大壩蓄水後形成的高峽平湖所包圍的衆多島嶼、湖汊和兩個大港灣的水域岸線及兩條峽谷組成,總面積87.75平方公裏,其中港灣湖面15.2平方公裏,岸線長14公裏。風景區依高峽之險峻,傍長江之雄渾,懷平湖之秀美,擁有壯麗的高峽平湖風光、雄偉的三峽大壩、5000年遺存的三峽文化等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具有"近壩、靠港、便路"的獨特區位優勢。目前,宜昌市在三峽大壩及環壩周邊建成了三峽工程壇子嶺、三峽極頂黃牛岩、壩上庫首第一山鳳凰山、女兒嶺等觀景平台,形成了全時段、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立體領略大壩雄姿、欣賞平湖風光的模式,而成爲遊大壩、觀高峽、賞平湖的最佳視點。奔騰的長江,在峽谷中一次次千回百轉,一次次脫胎換骨,遙遙相望,極目千裏沃野;驚濤拍岸,魂系高峽平湖。一次次折戟沈沙,一次次飛舟博浪。浪花淘不盡,英雄輩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長江文明史上的宏篇,運籌帷幄,驚天壯舉,千古一壩,橫空出世!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面對煙波浩淼、一望無際的高峽平湖,我們既有泛舟遊湖的興奮和暢快,也有實現中華民族百年夢想的激動和自豪。因爲立石壁,截江水,出平湖的人間奇迹終于在億萬人期許的目光中華麗呈現!高峽平湖遊船從太平溪港出發遊覽高峽出平湖風光,看上遊水庫移民新縣城——秭歸,觀萬畝茶園、萬畝柑橘園。船繼續上行,看“崆嶺灘”遺址,觀“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遠眺香溪河口,更可以感受毛主席詩詞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的壯麗景觀。
屈原故裏景區位于秭歸縣新縣城,毗鄰三峽大壩且直線距離爲600米,占地面積約500畝,高峽平湖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以屈原祠、江渎廟爲代表的24處峽江地面文物集中搬遷于此,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爲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區主要內容包括以屈原祠爲主的屈原紀念景區,以新灘古民居、峽江石刻、峽江古橋等爲重點的三峽古民居區,以及屈原文化藝術中心、濱水景觀帶等景點。屈原故裏景區開發建設是以激揚屈原文化、追溯峽江楚韻、擁覽天築情懷爲主題思路,突出屈原故裏文化底蘊,增加文化內涵,把秭歸縣豐富的曆史文化、民俗文化與屈原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培育和發展具有巴風楚韻的文藝、戲曲、表演和飲食,拓展和發掘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娛樂活動和旅遊服務項目;同時注重開發具有三峽地方特色的曆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內涵豐富的旅遊産品。屈原祠是該國家文物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歸歸州城東五裏的“屈原沱”處,唐代始建,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爲“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遷建至歸州,更名爲“屈原祠”。
景點數據來自 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